(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及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等)
1)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讲授法。对理论知识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深入浅出,有助于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
(2)案例法。讲授中结合案例分析,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
(3)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实习平台的自主操作,加强对课程整体内容的系统理解和应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
(4)科学的考查方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除期末考试外,还考察其课堂讨论、实习操作、出勤率等多方面的表现,力争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2)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推进教学手段的改革
近年来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全部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师逐步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多媒体课件演示有机的结合了起来,有效提高了教学水平。
3)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专业学习网站)
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国际贸易实务网络课程的建设工作,大量教学资源包括课程的授课大纲、讲义和作业均已上网,学生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同时,师生可通过网路进行教学互动与交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学习效率。
4)创建了网络模拟实习平台
2006年便引进Simtrade模拟实习软件,使学生能在电子实验室模拟操作进出口业务的全部环节,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较好地解决了国际经贸专业实习难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操作进行国际货物买卖的具体操作,从而熟练掌握进出口买卖的市场调研、成本核算、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履行等各种基本程序和技巧。根据教学需要,2008年在Simtrade的基础上开发了“国际贸易实务网络实习基地---- 出口业务单项流程/制单实习平台”,即将Simtrade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习的各交易环节拆分为可独立操作使用的教学软件,提高了模拟实习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5)不断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我们在济南、青岛、禹城、枣庄、烟台、莘县等地建立了50家实践基地,目前已挂牌的校外实习基地有6个。上述基地为学生了解外经贸实际业务、培养实务操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场所。